今天的我們在衣服的穿著上,總是追求大品牌,要求要好看,要求要時尚等等。在穿著上基本上是沒有限制的,只要我們喜歡,可以說想穿什么就穿什么,想怎么穿就怎么穿。
但是在我國古代對于穿衣服可是有很多限制的,有些衣服可是很挑人的,就比如說,布衣和錦衣吧。 什么是“布衣”呢? 辭書的詮釋有二種。 一種說是布制的衣服,謂衣著儉樸。如《大戴禮記﹒曾子制言》所云:“布衣不完,疏食不飽。” 另一種說是用來借指平民,指那些地位低微的人。在古代平民是不能在衣服上錦繡的。 其實這布衣和錦衣除了指衣服,也表示一種人格品質(zhì)。 只要仔細玩味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布衣往往還包含自謙、自豪、自信、自詡、自警、自勵之意。
在我國古代有很多很多杰出的人物,在他們功成名就、錦衣玉食、地位顯赫的時候。也經(jīng)常在大庭廣眾之下,自稱“布衣”,并且以此為榮,借以表露心跡。 布衣是誠樸、敦厚,乃至耿介而有操守的表現(xiàn),令人感到肅然起敬。 秦朝丞相李斯說:“斯乃上蔡布衣,閭巷之黔首,上不知其駑下,遂擢至此。”李斯說這話的時候,是在他自家壽宴上講的,躊躇滿志的同時,也流露出自警、自勵之意(《史記﹒李斯列傳》)。
西蜀丞相諸葛亮說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陽,茍全性命于亂世,不求聞達于諸侯。”諸葛亮這話,是他在出師伐魏時說的,是他向后主劉禪上表中所講的,表現(xiàn)了他的謙遜、自勉(《三國志﹒蜀書﹒諸葛亮傳》)。
根據(jù)歷史記載,戰(zhàn)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,當他身佩六國相印、錦衣還鄉(xiāng)時,車騎輜重到達洛陽,“昆弟妻嫂側目,不敢仰視,俯伏侍取食”,威風大得很。 而“錦衣”就不同了,常常是權勢、地位的象征,令人望而生畏。 明代的錦衣衛(wèi)大家都耳熟能詳吧?每每提到都是如狼似虎,橫行無忌,他們的種種暴行,簡直是令人發(fā)指而又不寒而栗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歷史的長河中,由布衣轉化為錦衣的人,雖然為數(shù)不少,而由錦衣轉化為布衣者,也是相當多的。 比如:南朝梁代的一些王子,他們平時錦衣玉食,作威作福,而一旦梁朝滅亡,則樹倒猢猻散,不少人流落他鄉(xiāng),成為布衣平民。 所以庾信在《哀江南賦》中發(fā)出“咸陽布衣,思歸王子”的慨嘆。這里的布衣王子思歸,除了懷念梁朝故國之外,大概也包含著對昔日“錦衣玉食”的眷戀吧?然而,歷史無情,悔之晚矣。 今天的時間又到了 揮揮小手手~ 我們下次見~ 拜拜┏(^0^)┛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