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叫浠水縣 [浠水名字的由來,浠這個字是怎么來的?]浠水縣始建于南北朝時期,原名希水縣,因縱貫境內(nèi)的希水而得名,希水于公元520年改稱浠水,故為浠水縣。 浠水(希水)歷史源遠流長,已知最早有記載的可至南北朝時期。北魏酈道元《水經(jīng)注蘄水》:“水首受 希水 枝津,西南流,歷蘄山 ,出蠻中,故以此蠻為五水蠻 。”《南史夷貊傳下》:“ 西陽有巴水、蘄水、希水、赤亭水、西歸水,謂之五水蠻 。”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(公元448年),在蘄陽縣西部希河之西置希水縣,蘄河西至希河?xùn)|置蘄水縣,以南臨蘄水得名。 南梁普通元年(公元520年),改“希”為“浠”,“浠”字自此始。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,因浠河兩岸多生蘭草,浠水縣改為蘭溪縣,遷縣治于蘭溪。廢羅田縣,其屬地劃入蘭溪縣,廢蘄水縣,并入蘄春縣(621-1093年四百多年間羅田屬于蘭溪管轄)。天寶元年(742年),改蘭溪縣置蘄水縣。 民國二十一年(1932年)時任湖北省府委員兼民政廳長孔庚(1873-1950年)提議改蘄水縣名為“浠水縣”,以浠水縱貫縣境,而蘄水(亦名蘄河)干流則流經(jīng)蘄春縣,僅三條支流經(jīng)過浠水縣境,似乎有名不正之嫌。1933年蘄水縣正式復(fù)名浠水縣。 時間線: 公元448年,希水縣和蘄水縣同時設(shè)立,希水縣以南臨希水得名,蘄水縣以南臨蘄水得名。 公元520年,希水改稱浠水,“浠”字出現(xiàn),比“漢”字出現(xiàn)時間要早一千多年 公元621年,浠水縣治移至蘭溪,改名蘭溪縣,羅田縣并入蘭溪縣,浠水河以南蘄水縣并入蘄春縣 公元742年,改蘭溪縣為蘄水縣,統(tǒng)領(lǐng)浠水河南北 公元1933年,蘄水縣復(fù)名浠水縣 附清泉鎮(zhèn)歷史:南北朝時,浠水置縣之始,以此地為縣治。唐貞元六年(632)于縣東北二里建寺,鑿井得泉,泉清冽,故名清泉寺。清代分設(shè)南北兩鎮(zhèn),南稱麗文鎮(zhèn),北稱拱辰鎮(zhèn)。民國年間兩鎮(zhèn)合一,各取一字改名麗拱鎮(zhèn)??谷諔?zhàn)爭勝利后仍名麗拱鎮(zhèn),后名清泉鎮(zhèn)。1949年12月更名城關(guān)鎮(zhèn),1984年復(fù)名清泉鎮(zhèn)。 古浠水縣和蘄水縣的關(guān)系:古希水縣一分為二同時成立浠水縣和蘄水縣,以浠水為分界(希水縣北至巴水,橫跨希水,南至蘄水)。很長一段時間內(nèi)(公元448-公元742)浠水以北和浠水以南隔水而治,直到公元742年蘭溪縣改為蘄水縣,統(tǒng)領(lǐng)浠水河南北,古蘄水縣的管轄范圍才與現(xiàn)浠水縣范圍大體一致。 浠水縣有多少年歷史?最早可追溯到公元448年設(shè)立的希水縣, 公元520年更名浠水縣,有一千多年歷史。 為什么要改名蘄水縣要改為浠水縣?“浠”字不是孔庚造的字,無論縣名怎么變,浠水河一直是浠水,從有記載的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。最初蘄水縣得名于南臨蘄水,但是由于歷史變革(尤其是公元742年設(shè)置蘄水縣所劃范圍)、河流改道等諸多原因,后來蘄水并不經(jīng)過蘄水縣而是蘄春縣,原蘄水縣(現(xiàn)浠水縣)境內(nèi)最大干流為浠水,故更名為浠水縣。 “浠水縣原名蘄水縣,為避免與蘄春縣縣名相混,民國二十二年(1933年)改為浠水縣。”這種說法是錯誤的,浠水縣得名于境內(nèi)最大干流浠水,浠水原名希水,最早在南北朝時期設(shè)立希水縣,后更名浠水縣。 浠這個字是怎么來的? 現(xiàn)浠水縣最大干流原名希水,南梁普通元年(公元520年),改“希水”為“浠水”,希水縣改名浠水縣,“浠”字出現(xiàn),比“漢”字出現(xiàn)時間要早一千多年。 為什么叫清泉鎮(zhèn)? 清泉鎮(zhèn)得名于清泉寺,清泉寺歷史遠遠悠久于清泉鎮(zhèn),清泉寺建于唐朝(公元632年),清泉鎮(zhèn)的名字在抗戰(zhàn)勝利后才出現(xiàn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