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家的日子,越來越近了。 前幾天,辦公室的同事還在熱火朝天地討論搶春運車票的事。 當聽到“車票”這個詞時,堅強冷硬了一整年的心似乎在一瞬間變得柔軟無比。 離家在外,奔波千里,每個人都有很好的理由。為了成長、為了工作、為了更好的生活……
但無論走得多遠,“回家”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深切的期盼。
1 我有個朋友阿文,在印度尼西亞的孔子學院當志愿教師,離家四千多公里。 每回一次家,單單是往返機票一個月的工資就沒了。錢多錢少倒無所謂,關鍵旅途很波折。 因為學校的位置比較偏,每次去機場要先坐十幾個小時的大巴。飛機差不多飛8個小時,從深圳轉機飛到南京。再轉高鐵回揚州,整個歸程要經受兩天的車馬勞頓之苦。 很多跟他一起的同事覺得,既費錢又折騰,還不如不回去呢。但外派印尼的三年,阿文從來沒有在外面過過年。 倒不是他不怕麻煩,不怕折騰。只是一想到千里之外,正急切等待著自己的家人,旅途再遠再累,也無比值得。 而且我們的確需要這樣一個時刻,暫時遠離生活的喧囂。沒有壓力,沒有工作,卸下所有的偽裝和防備,跟最愛的人待在一起。
2 其實回家,回的不僅僅是家的距離,更是心的距離。 記得小時候,我們最喜歡的事情,就是纏在父母身邊問這問那,可隨著年歲愈長、離家愈遠,和父母的溝通就變成了每周一次電話的寒暄和叮囑。 我們向往的是大千世界,可父母呢,卻只能停留在原地,看著我們漸行漸遠的背影,追不上,也不敢去追。 作家王波曾講過一個自己的故事—— 有一年春節(jié),他正好碰上要去外地出差,不能回家過年,很愧疚地打電話跟爸媽說了。 爸爸明知道兒子回去不了,卻還是一個人冒著刺骨的寒風,來到了家附近的小車站。一直等啊等啊……媽媽打電話叫他別等了,趕緊回去??砂职謪s說:“萬一他騙我們的呢,萬一晚上他就回來了呢。” 在所有父母的心里,沒有子女的春節(jié)不叫過年。 但對于子女來說,逃離春節(jié)回家,卻有千百種理由—— 春節(jié)期間工資翻倍,害怕回家爸媽催婚、跟長輩三觀不合……甚至有的人回家了,也只是沉溺在手機的世界里,把父母的關心推得遠遠的。 其實,親情也罷,愛情友情也一樣。 長久不見,心會漸行漸遠,愛會生疏淡漠,唯有用心才能讓心靠得更近。
3 想起去年辭職來南京找了新工作。 爸媽很不理解,說干嘛走的那么遠,待在家里不是挺好的。我和爸媽一番爭論,互不相讓,最后不歡而散。期間我固執(zhí)地一次電話也沒打回去。 年前爸媽來了電話。什么責備、勸告也沒說,就單單問了句:什么時候回家?也就只是在那一瞬間,所有的委屈和心酸都煙消云散。 回到家里,看著媽媽在廚房忙里忙外。鍋里的大魚大肉,看得人直咽口水。我們幾個孩子時不時圍著媽媽轉來轉去,還假裝問一句:要不要幫忙?其實就是想蹭口吃的。 而媽媽這個時候會輕輕抽一下我們偷吃的手,佯裝嗔怒:“沒洗手呢”。好像所有的誤會和不解都不曾發(fā)生過。 所以,還有什么比過年回家更溫暖的呢? 就像是林語堂說的: “人生幸福,無非四件事。一是睡在自家床上,二是吃父母做的飯,三是聽愛人講情話,四是跟孩子做游戲。” 一年到頭,全家人整整齊齊地聚在一起。吃著熱氣騰騰的團圓飯,東拉西扯聊家常。顯擺獲得的成就也罷、吐槽過去的委屈也罷…… 不知不覺,我們了解了彼此的生活,明白了對方的悲歡。 與此同時,我們也與最愛的人完成了生活和情感的對接,從中獲取了前行的勇氣和力量。
所以不管過去的一年,過得如何,不管路途有多坎坷,不管車票有多貴,收拾好行囊回家吧! 你無需做成什么大事, 回家陪陪父母,跟爸媽嘮嘮嗑就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