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老愛幼,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我們每個人在很小的時候,父母就教我們要懂得感恩。小時候在農(nóng)村,常聽村里的老人說一句話: “當家才知柴米貴, 養(yǎng)兒方知父母恩”,當時還是懵懂無知,隨著年齡的增長,越來越能理解這句話含的人生哲理。 1、當家才知柴米貴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,只關(guān)心家里吃的好不好,自己穿的暖不暖,至于家里平時的生活開支這些反正有父母操心,自己也不用管。有時候,嘴饞想買零食,父母不給錢,也會從心里埋怨父母的小氣,心里就盼著自己快快長大,想吃啥就買啥。 可等長大后,自己成了家,凡事需要親力親為時,才知道原來生活里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,大到買房買車,小到一日三餐,針頭線腦,哪樣不要錢,這時候,才懂得了柴米油煙的金貴,也變得節(jié)儉了,花錢也不會像以前一樣,一時興起就買下來,現(xiàn)在起碼知道思考一下了。 所以不要埋怨你父母給你的不夠好,也許這已經(jīng)是他們的所有了! 2、養(yǎng)兒方知父母恩 和這句話有異曲同工的一句老話是“要知父母恩,懷里抱兒孫”。這兩話的意思都是說,人在成家立業(yè)前,很難體會到做父母的艱辛,老覺得自己和父母之間不容易溝通,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。甚至人還會在年輕時,有一段時間,意氣風發(fā),人不癲狂枉少年,覺得父母沒本事,這也不行那也不行。 等自己成了家,有了下一代,才會深刻的體會到孕育下一代的艱辛。生孩子時撕心裂肺的痛苦,養(yǎng)育孩子的不容易。沒日沒夜,守候他,怕他餓著,又怕他撐著。曾經(jīng)很多說自己“胃淺”伺候不了人的女孩們,此刻卻化身了女漢子,不管是孩子拉了還是尿了,她們都會第一時間為寶寶換尿布,擦屁股,再也不閑臟了。不想自己孩子吃苦,啥都用好的,甘愿面臨著巨大的經(jīng)濟壓力。 只有在經(jīng)歷了這些以后,才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父母的不容易,真正的體諒和理解了父母。 雖然這句話是一句農(nóng)村的俗語,但卻道出了一個樸素的人生哲理。曾經(jīng)的我們,把父母的愛看的那么理所應(yīng)當,如今再回頭望望父母日漸增多的銀絲、溝壑交錯的臉龐和不再敏捷的步伐,我想告訴大家,不要等到想爬山看風景卻走不動路,想品嘗山珍海味卻沒有牙齒,想聊天說話卻眼花耳聾的時候再去談孝道、談陪伴,因為他們要的真的不多,因為只要你在他們眼前,他們就會很溫暖…… 所以希望大家記住這句話,勤儉持家、孝敬父母,給自己的孩子做個好榜樣。 |